【稿源: 】 【日期: 2005-01-26 】 【浏览次数:】 【打印】
中共合肥市委党史研究室 钱金龙
对外开放,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庄严选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面对世界强国的兴衰历史,面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面对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难探索的历史,发出深深的历史感悟,一定要对外开放,不改革开放就有亡党亡国危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全会公报说,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对外开放20多年,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发生沧桑巨变,经济迅速腾飞,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党的威望日提高。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高潮迭起,华章精彩,那么,在这20多年历史进程中,有哪几个重要的里程碑,这几个里程碑又有哪些历史启示,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发表粗浅看法。
第一个里程碑:创办经济特区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地理状况,经济发展状况,人的观念状况不尽相同,中国对外开放如何起步,关系到全国对外开放方略的成败。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开办自由经济区(经济特区)的经验,决定首先创办经济特区,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
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两个多月后,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以更多的自由权,扩大对外贸易。
1980年8月,我国正式试办经济特区。即在我国条件适应的地区,划出一定区域,实行有别于内地的特殊开放政策,给予各种优惠待遇,鼓励外商投资以及进行体制改革试验的特殊地理区域。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成为首批经济特区。
从试办之日起,特区经济迅速发展,特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日益提升。以深圳市为例,深圳是我国创办最早经济特区,凭借自身管理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建成区面积达327.5平方公里的国际大都市,成为我国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阵地,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靓丽窗口。
创办经济特区的第二步试验,由小特区型发展为大特区型。1988年4月,海南建省,海南省被划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截止1989年底,“四小一大”,即四市一省经济特区,五个经济特区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占全国1/4以上,外贸出口达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10,工业总产估接近300亿,是中国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地区。
创办经济特区,为我国对外开放开辟了道路,为特区自身发展以及全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多方面经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里程碑。
第二个里程碑:全方位扩大开放领域
首批四个经济特区取得成功后,我国又逐步扩大开放领域,形成了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沿江开放地区——沿边开放地区—内陆开放地区的多层次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开始,国家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的14个港口工业城市,从南到北依次为: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东方港、青岛、烟台、天津、秦皇岛、大连。继经济特区创办之后,我国大陆从南到北形成对外开放的主干线。
沿海开放地区。1985年,国家决定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厦门、漳(州)泉(洲)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经济开放区扩大至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从1979年到1988年,经过大约10年建设,形成了沿海开放前沿地带,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共有293个市、县,面积为42.6平方公里,人口达2.8亿。这些地区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优惠,即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本地优势,兴办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实施沿海地带发展外向型经济战略,扩大对外贸易。
1988年1月邓小平提出: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要放胆地干,加快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时机。沿海地带对外开放,使我国引进外资的规模迅速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加,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利用外资方面,我国大陆沿海12个省(省辖市,自治区)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合计为407亿美元,占同年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4.46%。沿海开放地区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的阵地。
沿江开放。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始开发和开放,实行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这是继沿海地带开放之后,又一个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全局进展的重大措施。十几年来,浦东新区内外资相继涌入,快速发展,加快了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促进上海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大大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及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1992年,国家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黄石、武汉、重庆等六个重要的港口工业城市,同时批准成立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有关政策。这样以来,以上海为龙头。在长江头有浦东,长江尾有重庆,一头一尾有两个对外开放的直辖市以及长江三峡重点工程,整个长江经济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宛如一条巨龙迅速腾飞。
沿边开放。1992年,国家决定在长达2万多公里的与15个周边国家相邻的陆地边界开放和举办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这样,沿边地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向纵深扩展。以边境开放市、县为前沿,省会(自沼区) 中心城市依托,面向东北亚,中亚和东南亚开放的沿边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内陆开放城市。1992年,国家又批准石家庄、南宁、成都、合肥等18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为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
从1979年我国试办四个经济特区开始至1997年,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包括3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 392个市(县),面积近百万平方里。全国各地,国家级开发区设立124个,国家级以下开发区4000多个。
多层次、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里程碑,使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对外开放产生的经济效益,总量大大增加。开放前1978年,我国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10%,1997年上升为36.0%。
第三个里程碑:加入WTO,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WTO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立,是现今全球最具广泛性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它被喻为经济联合国,获得WTO的一个席位,等于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多张通行证。至2001年5月,WTO成员国已为142个,这些缔约方之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5%以上,投资额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量的80%。因此,WTO是衡量一国是否负责任地加入国际社会,该国际经济是否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尺度。
我国于
加入WTO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予经济全球化进程。
2003年,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37.1%,达到8512亿美元,由上年居世界第5位上升到第4位。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5亿美元。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达4033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168亿美元。
三个里程碑的历史启示
回顾我国对外开放三个重要里程碑,有很多历史启示,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有三点:
启示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穿全过程。
我国对外开放是在三个历史转变的背景下展开的,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的转变,从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是前所未有的。这其中既有经济基础的因素,也有人的观念因素,又有国内外敌对势力干扰因素。纵观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也有太平盛世对外开放的成功历史,但更多的是老祖宗们探索失败的教训。晚清李鸿章为办洋务最后丧权辱国,旧中国国民党丧失外贸主权,任凭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历史的经验表明,要使对外开放不偏离正确的方向,让对外开放在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进行,关键是要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早在1979年3月,邓小平就代表党中央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在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他说,我们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我们决不能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和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指出,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为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证。
正因为我们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党才能成功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成功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成功地打击改革开放中的经济犯罪和反对腐败,成功地反击国际上敌对势力的制裁。1992年当我国现代化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高潮时,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再一次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实践证明,中国20多年的对外开放能够在如此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发展,能够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四项基本原则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保障。
启示二:思想解放贯穿全过程。
对外开放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每一个前进的历程都伴随着转变观念,解放思想。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召开不久,国家决定在深圳等四城市试办经济特区。这在当时遇到了阻力重重,特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不少人持怀疑、敌视态度。特区能不能试办成功,关系对外开放的开局成败,也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听了广东省委负责人关于在深圳、珠海和侨乡汕头开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当即表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所谓杀出一条血路,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就是要铁下心来,千难万险不回头,就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在邓小平同志讲话的鞭策下,特区人民解放思想,大胆地干,出色地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了前人没走过的社会主义光辉大道。
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每一个步骤,扩大对外开放方针,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循循善诱,做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要求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当对外开放向沿海开放地带逐步延伸,1988年1月邓小平又谆谆教导,提出“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要放胆地干,加快步伐,千万不要贻误时机”。邓小平同志这次教导很快产生效果,从1988年开始沿海地区一次又一次扩大范围,解放思想,大大加快了沿海前沿开放地带步伐。而1992年,邓小平发表的南方谈话,更是把我国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解放思想的重要宣言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低潮,国内有一部分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前途,对改革开放大方向发生动摇。
启示三:循序渐进贯穿全过程。
党在领导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是实行循序渐进的战略,在思想准备上是大胆地试验,在实施步骤上是摸着石头过河。每一步都谨慎从事,从试点着手,总结经验,然后一个大发展。
从时间上看,试验三五年再用2-3年时间大推进。四个特区花了四五年时间。以后1985-1988年,沿海大发展,再过三、四年,沿江沿边,内地大规模推开。从布局上看,多线并举同时进行。一是沿海战线,先是四个特区试点,一方面由小点扩大到大点(面),由市扩大到省,再由试点扩大到重点——上海浦东开发。由几个试点扩大到多点,沿海14开发城市,然后由点成线,由多点到面,形成沿海开发地带的点面给合,形成前沿阵地的布局;二是内地战线,内地18个省会城市开放,包括不少中西部城市,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的后劲,资源的合现配置,中西部的发展。18个省会城市多数没有沿海城市的优越条件,从1984年开始就试办开发区、高科技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利用土地资源优越,廉价劳动力优势,兴办开发区也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的试点。由于有了这个试点,内陆省会城市对外开放,享受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就水到渠成;三是进入WTO战线,复关和入世谈判,前几年也是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后就年最终突破入世关。
我国的对外开放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回顾党领导下的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征程,总结历史经验,将会使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面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已构画出宏伟蓝图,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一定会迎来新的辉煌。